充值积分
当前位置:MST»Office 高中 地理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陈澄 陈昌文 课程系 夏志芳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共有5条,这些基本理念和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6条基本理念相比较,有些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有些则有性质上或者程度上的不同。高中地理课程的5条基本理念可以概括成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以上两条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它也是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安排以及课堂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中,是高中地理课程最核心的理念。而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方面的有机综合体与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知识与技能──便于学生沟通横向学科领域,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些知识技能不仅关系到学生平时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而且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

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不断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钥匙”,并且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地理了,他们才会把地理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与终身发展的需要。地理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的培养,则是初中阶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理念的延续。

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地理意识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判断空间方位,确定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及结构,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组成之一。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理念。

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因此,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谐统一的高中地理课程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其中,“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7门选修模块的开设以及采用学分制的管理形式,可以说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二、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三条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

以往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此次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

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可以包括三个阶段:第一,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二,实践体验阶段;第三,表达和交流阶段。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两种,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地理社会调查、地理科学实验和地理文献研究等。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绘制一张模拟地铁线路(X号线)规划图、模拟规划一个居住小区的商业网点等。

地理学习的自主性应注意体现:选题的自主性;课题组成员组合的自由性;指导教师的可选择性;学习过程的自觉性;时空的不固定性;等等。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地理问题的探索学习,有利于创设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探索学习课题研究之成败,也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作的好坏。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这一条基本理念,除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五条是“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以往的地理学习评价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打击”轻鼓励、重定量轻定性、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并且还过于强调标准化,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都对地理学习评价提出了建议:评价目标追求多元化、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化、评价方法倡导多样化、评价主体注重多元化、着眼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是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提倡多种评价手段、评价方式和多元评价目标;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强调地理学习评价的三个“相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其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值得重视。定量的评价往往用“分数”来体现,但“分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干扰,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分数的假象会掩盖一些容易忽视的倾向。而定性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词对学生的学习作描述性的评定。相比之下,这种评价比打个分数的评价难度要大得多。对学生地理学习的定性评价,除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教学参与度的评价;对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的评价;对学生探究水平的评价;等等(参见下页表格)。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要求


内容要求

课堂参与度

课外参与度

围绕主题主动提出问题

围绕课题课后查阅资料

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有参与意识

能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发表自己见解

有实践、观察访问的技能

参与信息的收集、汇总或交流

主动预复习并能带着问题听课

认真对待与完成课堂作业

撰写论文与报告,编辑地理小报


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的评价要求


内容要求

提问的质与量

提问的想象力、独创力

提问的难与易的协调

巧妙应对问题的思路

主动探究质疑的精神

多姿多彩的想象与幻想力

多维思路求异的胆略

幽默而富于求异创新

质疑手段的多样化

能用新的形式表达已掌握的知识

思路发散独特有个性

有应对复杂问题的变通能力


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的评价要求


内容要求

探究实践活动的深度

探究实践活动的广度

对实践活动目标理解的敏锐性

尊重个性与面向全体的统一性

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程序的多样性

课题实践活动主题设计的创造性

个人体验的整理与分析的求异性

课题实践活动实施的灵活性

成果的表达与展示的新颖性

独立意识与合作精神的结合性

客观性资料收集与使用的广泛性

实践活动中探索的直接体验性

验证假设的多样性

多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性


三、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这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要突出时代性,地理课程要突出时代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理课程的影响,包括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地理教学方法运用和地理教学评价中,都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从课程设置来讲,这次地理课程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中都安排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对于这种安排开始是有争论的。有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在中学开设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是“好高骛远”。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人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反复仔细分析,统一了思想。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将其纳入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设计具有时代性特征的地理课程必须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现在正在进行实验的地理课程,其内容结构不仅要考虑目前的国情,更应放眼于5~10年后的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实情。根据我国目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教育发展的情况,在高中阶段开设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绝不是“好高骛远”。

当然,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牧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来说,条件不成熟的学校、设备和师资等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目前可以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但是,对于每一个学生都应修习的必修模块来说,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是作为当代一个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来要求的,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开设。根据我国现实的国情,可以明确的是,必修模块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不可能很精深,而只是一些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ABC知识,不一定要求学校有齐全的设备条件。而选修模块的内容则可稍丰富一些,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可进行相关的一些操作实践和具体应用,供学有余力学生和设备、师资条件较好的学校选择。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除了要求学习必修模块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章节和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习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地理学习重点的改变,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尽力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并高度重视学校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等等。


声明:
1. 本站所有资源为互联网公开发表经人工收集整理而成,网站仅整理归档供演示学习,版权归原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客服删除!
2. 所有用户不得将本站资源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
3. 如访问和下载本站资源,则说明您已同意上述条款。本站为非盈利性站点,所有购买和会员功能仅仅作为用户喜欢本站的捐赠打赏功能。
4. 本站用户所发言论仅代表用户本人,不代表本站观点。在本站发表言论,我们认为用户已经知道并理解这一声明。
5. 本站客服QQ:953595055,Email:service@mst.sh.cn 盗版,破解有损他人权益和违法作为,请支持正版!
分享到:
回复 打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MST 服务K12,改善教学、学习、研究和管理 http://www.mst.sh.cn/

联系客服 提交工单(移动端)